生態故事:水災為何?

近日南部豪雨,造成城鎮大淹水,威尼斯現身台灣,
不禁令人聯想前些日子,日本好似也發生過一樣情形。
當時便納悶,日本人不是很嚴謹嗎!?
日本人不是對災害防治很有一套嗎?

接著媒體爭先恐後捧著麥克風,去問各官員的看法:
300毫米雨量要不淹水,除非你是上帝!
淹水就像感冒...你已經極力避免,仍然有機會發生
一時輿論譁然,紛紛質疑那都是幹話。

日本這位防災模範生都會淹水了,
官員的話,也許他們感到無辜,也許是免責的聲明。
經過搜尋、綜合各方資訊,是可以確切得知 : 淹水的確是自然災害沒錯!
如同山崩、地震、颱風一樣,渺小的人類只能全力防治,不可能不讓它發生。
而各方紛紛開始究責,工程錢亂花、維護不力...
或是提出解決辦法,海綿城市、韌性城市...


為什麼一定會淹水?
一般會想,排出去就好啦,滯洪就好啦~
但滯洪跟海綿吸水一樣道理,有其上限。
而排水出去,聽起似乎是個好辦法,
把所有雨繞過千山萬水送到大海(可能真的要上帝來),
但大海也是有脾氣,有潮汐的,不是什麼都照單全收的,包括海洋垃圾,
最後一樣會從沿海地區,會慢慢淹進內陸的。

那麼我們就這樣束手無策嗎?
看著自然懲罰我們的速度,遠比防治工程的建蓋速度還快。
可這一切的原因,也許我們根本就走錯路了,
"治"水都是治標不治本,哪邊低、哪邊淹,就排哪邊,
哪邊怕淹,就哪邊架高,或再多挖滯洪池蓄水,
但在發展都市建設中,我們卻忘記了兼顧綠地共存
這個可以順手防範淹水的方法。
https://tw.finance.appledaily.com/realtime/20180826/1417313/

都市中的綠地,除了提供民眾休息聚會的場所:
是最有效的避難、防災、滯洪之地
是我們對環境破壞的補丁
淨化汙濁空氣的肺
是與其他物種共存的介面(Interface),包括人與人
是我們對造物者、大自然的贖罪之地

過去,我們忽略地、故意地忘了。而現在開始,或許還不遲吧!